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常州"原住民"将大运河推向世界[组图]

常州晚报  2015-02-02 09:46

[摘要] 依运河而居的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在古老的运河岸边,循着记忆深处那份乡愁的踪迹,让历史的情怀激荡着光年里的遐思。

村,粉墙黛瓦忆乡愁

城市的一南一北,镶嵌着两颗耀眼明珠。那粉墙黛瓦,那古河古桥,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变化,道尽了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任时光的脚步跨越过那一座座山,任岁月的精灵流淌过那一条条河,淌徉在山水秀色之中,一抹浓浓的乡愁在原生态的梦幻思绪中,映照了一片别样的江南风景。

他用“脚力”丈量名村古迹

2010年,一位耳顺之年的老人回到家乡焦溪。他带着笔、本子、尺子和相机,用自己的“脚力”和“脑力”丈量了这座饱经风霜的古村。2014年年底,老人以故乡为基础,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舜河弯弯》,他说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发生在焦溪的遥远故事记录下来,让年轻人知道,使之流传。老人叫王益中,焦溪南街人,参与了焦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全过程。

不经意间的乡愁,让他想望见山、看见水

王益中生于上世纪50年代,曾任武进市副市长。“18岁我离开了故乡,所晓得的焦溪,只是一个粗线条的江南古村落。”王益中说,5年前,他陪一位台商回乡,黛瓦粉墙、小桥流水、河边人家的景致令人惬意,这激起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台商离开的第二天,他便决定回去“寻根”。

“寻根”工作从四处寻找相关文字资料开始,其中包括找到清末秀才、书法家吴卓铭在上世纪30年代续修的《毘陵高山志》,武进县焦溪乡编史修志领导小组1984年编撰的《焦溪乡志》,武进本土研究者陈东夫主编的《圣贤故地——郑陆》等。这些资料不好找,有些都是他从研究焦溪的专家、学者登门讨教得来。

四处奔波,要让“乡愁”代代相传

“再好的古建筑,不住人不通风透气,几年下来就会变质腐烂,尤其焦溪老房子是砖木结构。”看到倒坍败落的老房子,王益中十分心痛。2012年,常州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小组来村里调查,老房子有近800间,共3.5万平方米。“如此庞大的古村建筑群,要是不加以保护,常州历史上的文脉就会又少了一颗明珠。”

焦溪的明清、民国建筑与众不同:老房子的东西山墙,前后包檐,自墙根以上一半用当地山上开采的黄石砌就,称为“黄石半墙”。王益中说,黄石半墙有冷砌和热砌之分,如今会砌墙的匠人越来越少,年龄也都在60岁以上了,“修缮工作要乘着老人们还在,赶快行动起来了。”

经过多方查证,王益中了解到,焦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200年前,虞舜为了实现跨过长江、统一中国的梦想,来焦溪开了一条沟通长江何太湖的运河(即舜河),“如果说运河是我们常州人的母亲河,那焦溪的舜河就是外婆河。”

“如今焦溪古村要保护,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并且代代相传。”王益中说,这就是自己的心声。

他费劲心血修缮老房子,为的是留给焦溪

梁孟佳是武进芙蓉人,虽然祖籍不在焦溪,但这里显然已经是他第二故乡。30多年前,从南师大毕业的梁孟佳,带着妻子来到了焦溪,当了20年的语文老师,后来改教美术,现在是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的一名会员,不过做的久的还是焦溪古迹保护。他说自己晚年大的心愿,就是想给焦溪村留下古建筑的根。

修好两套老房子,他花了30多年

梁孟佳的生活穿梭于一老一新两套江南民居里。一间在老巷红星路上,他和老伴在此住了23年。房子建于民国时期,有点像“四合院”,主房是一幢两层小楼。奢侈的就是排门和楼梯,材料都是来自上百年的美国红松。

买下这间老宅,梁孟佳放弃了学校30%公寓房补贴,拿出了多年积蓄2.3万元,又花了3000元用于房子修缮,而当时他们全家每月收入不过300元。梁孟佳上山垦挖泥土,自制盆景装点庭院,这间本来显得破败的百年老屋,在他的打理下愈发生机盎然。

另外一套是梁孟佳的工作室。这是他买下了大华戏院旧址改造而来,取名“孟佳书画院”,又名梁园。三进的房子,保持了原有的古色古香,还从其他地方搜来了明代的一口六角井和两只龙缸。

“我不是真正有钱造房子。”很多人不理解梁孟佳,但他并不在乎。他认为自己费劲心血修缮的房子带不走,终还是要留给焦溪。

为了留下老石栏,他一家一户上门“讨要”

为了寻找老木头、老砖头、老石头和老家具,他与常州等地的拆迁公司联系,拆迁队到哪里他就去哪里。

焦溪历史上有9座桥,如今仅剩下4座:三元桥、中市桥、咸安桥、青龙桥。2008年,焦溪村民委员会斥资整修这4座桥,当地有居民偷偷把桥上的石栏捡回家,性格内敛少言的梁孟佳居然一家一户上门“讨要”,然后再送回去。“这些古老的东西少一点都是巨大的损失。”

焦溪古街区的明清、民国老房子,战争年代烧掉了一批,建国后翻建拆掉了一批,无人居住、空关之后又倒掉了一批。为了给老房子修缮搜集更多的老砖头,很长一段时间,梁孟佳骑着摩托车,搜集以前建房用的大墙砖,至今已有100多块了。“焦溪古村的保护开发已经提上日程,这些砖以后修缮老房子有用。”

延伸阅读:

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我市早在2010年就开始启动。当年,我市组织普查市区的古镇古村,并初步拟定出常州市古镇古村落名单。2011年,我市根据古镇古村落普查结果,组织编制了孟河古镇保护规划、焦溪古村落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

2013年4月,孟河镇、焦溪村和杨桥村的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启动,当年8月,孟河镇、焦溪村分别“升格”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9月,杨桥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4年2月19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孟河镇、焦溪村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分别成为我市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自新石器时期孟河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归季礼封地延陵管辖。焦溪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4000多年虞舜禅位后来到高山安营扎寨,早在东周春秋时间,已属吴王余祭封给季札的领地延陵。唐元和年间(公元810年)一隐姓埋名的读书人焦先生隐居于此,因此称此地为焦村。

南杨桥古街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田园、水街和村落交融在一体,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该村现存约2.7万平方米的明清、民国时期传统建(构)筑物,保存完好的有丁家塘丁宅、百岁庄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清道光年间的《重建杨桥碑记》石刻遗存等历史文化遗存,是以水道和街巷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共同构筑成平行并列的舟行与步行两套交通系统的古村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常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