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我市文化建设将实现十个方面的新提升。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我市文化建设将实现十个方面的新提升。
十个新提升别是:
思想理论建设实现新提升:充分发挥龙城讲坛、基层党校、基层宣讲员等阵地和队伍作用,支持新闻媒体办好理论专版专栏和品牌节目。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着力形成一批社科研究成果和社科普及成果,推进本土新型智库建设。
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新提升:编撰《常人尚德》等系列通俗读物,建设一批主题公园、街道、小区、广场。深化道德讲堂建设,建立模范好人等道德典型的关爱礼遇制度,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到18%以上。
舆论引导能力实现新提升: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的核心作用,建设城市社区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到2020年形成具有多样传播形态、多元传播渠道、多种平台终端的现代传播体系。
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新提升:推动名城的研究与保护,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深入开展遗址保护开发,完善名镇名村、古村落保护体系,加大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对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金坛刻纸等非遗的保护传承,扶持地方戏曲发展,到2020年实现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翻番,力争达到每1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的先进水平。
文艺创作生产实现新提升: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优化文艺创作扶持政策和成果人才奖励办法,鼓励新创和原创。办好全市大合唱、常州艺术节、市民摄影界等文化品牌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提升:打造城市“15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到2020年,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000平方米。统筹实施“文明社区天天乐”“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等特色品牌。
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达到1500家,培育形成超亿元文化企业400家以上。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新兴文化业态占比达6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五年倍增,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8%。
文化对外开放实现新提升:打造具有境外影响的常州门户网站和公众订阅号,依托友好城市资源,打造“双城记”电视节目等对外交流品牌,鼓励和扶持更多的本地文化特色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文化人才建设实现新提升:到2020年,培育引进60名文化领军人才,80名急需重点人才,培养选拔300名在关键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基层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不断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群众文艺发展和文化惠民新路径,加强政策支持,鼓励群众自办文化,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由我市首创的“道德讲堂”成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典型,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持续保持前列。
以人为本 我市文化事业“多点开花”
10月21日下午,在常州中心城区西赢里,刚刚对外开放的民元里壹号,组织了一场“对话名家”的“文化100”惠民活动,着名女诗人余秀华应邀到场,畅谈她对诗歌和人生的体会。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都是我市“文化100”活动的铁杆粉丝。
“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是我市重点打造的文化民生新品牌,也是全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去年首次举办,就吸引了百万市民共享文化大餐。今年推出的敦煌艺术、大师作品、舞台精品、摄影艺术、辖市区风采等十大系列活动,赢得更多市民的参与和点赞。
从“幸福广场文艺周周演”全面升级而来的“文明社区天天乐”,是我市正在开展的另一项文化惠民品牌。截至目前,全市101个示范社区,已组织演出超过8000场。
在常州,所有符合条件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都对市民免费开放,基本形成了都市“15免费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借助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我市进一步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位于民元里壹号的24自助图书馆“常图驿站”,目前已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市文化精品力作也不断涌现,电影《秋之白华》、儿童剧《留守小孩》和广播剧《君子史良》等12部文艺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列地级市。
创新机制 我市文化产业“活力迸发”
文化为魂,产业是根。文化产业,这个越来越热的词汇,正悄悄影响着你我的生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我市文化产业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前不久,在市区一家公司就职的白领安之,通过“江南心”微信公众帐号得知,常州众筹书店“壹号书斋”正在招募100个股东,她随即投资1000元成为其中的一员。
“青果书房”、书式生活、“壹号书斋”,这些独具个性的图书消费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为“文化”买单。遍布常州城乡的电影院,也成为市民日常聚会休闲的目的地。中华恐龙园、春秋淹城、环球动漫嬉戏谷,让大家不出家门尽享知名主题乐园的炫酷体验。
2014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76.17亿元,占GDP比重5.63%,位列全省第二位。日前,财政部公布了《2015年度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名录》,我市共有八个项目获得扶持资金2960万元,涵盖动漫、图书消费等领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