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3.15将至:盘点常州跟"维护权益"有关的地名

中国常州网  2015-03-13 00:30

[摘要]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以促进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其实,不光是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得到保护,商家的权益也应得到充分保障。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以促进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其实,不光是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得到保护,商家的权益也应得到充分保障。近日,记者从常州市地名文化委员会会长孙晓锋那里了解到,在我们常州,竟然有不少地名的由来跟维护这类“权益”有关。下面就跟大家介绍几个——

开家基与洋湖村:欺诈老百姓“天理”难容

开家基与洋湖村

开家基,在武进雪镇谢家桥村委莘村东南约200米左右的太湖中,原来有一个小岛,面积约二十余亩,岛上聚居着好几十户姓开的人家,他们垒石为基,修房造屋,故将村子称为开家基。据说明朝辰光,这些开姓人家的男人都是太湖里的渔霸,就连他们的老婆,也都十分刁钻。他们不时向渔民们强行收取所谓的“鱼税”,靠不义之财发家致富,在小岛上逐渐建起了一条长街。

一天,有位渔民在太湖捕鱼后经过开家基时,见岛上有条长街,甚是繁华,暗自庆幸自己发现了一个卖鱼的好去处,他立即靠岸系好渔船,挑着鲜鱼上开家基卖鱼。岛上的妇女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听到卖鱼声,都陆续从家里出来“买”他的鱼。称了鱼便说:“钱马上送来。”就这样,鱼一会儿就“卖”光了,可不见一个人送鱼钱来。他卖了二十几年鱼,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只得挨家挨户去收钱。可不管走进谁家,都不承认自己买了他的鱼。渔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们穿着同样的衣服,正是为了赖账!可怜这位渔民,在太湖里辛辛苦苦捉了一天的鱼,却分文未得,气得他捶胸顿足,一边解缆绳,一边对着开家基高喊:“你们这样没有良心,如此作孽,村子要沉的!”

当天半夜时分,突然狂风大作,并伴有地震,岛上系船用的树木被吹倒震倒,船和树木皆随湖水飘走,全岛之人都被困在了开家基上。随后,暴雨骤至,久久不停,到第二天早晨,整个开家基被湖水全部淹没了,全村之人无一幸免!事后,人们都说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是上天故意惩罚开家基的渔霸们。暴雨过后,武进县知县发动群众,在今雪镇北部的洋湖(阳湖)一带大修圩,于是,这洋湖里便“长”出了一片圩田。据说,圩田形成后,那位到开家基卖鱼的渔民移居到了这里,靠开荒耕作,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村庄,人们都称这个村子为“洋湖村”,后该村东西分置,分别称作“东洋湖”和“西洋湖”,村名一直沿用至今,百姓们都认为这是上天赐给那位渔民的福地,所以在当地民间,一直流有“沉落开家基,氽出洋湖村”一说。

黄金村:为付钱不惜重金“埋”单

黄金村

朱林镇黄金村属于茅山革命老区,过去这个地方很穷,小伙子娶不进媳妇,大姑娘只想往外嫁。全村人没有哪个不为这种贫穷的生活着急的,可为什么又起了一个富贵的名字“黄金村”呢?这里面有段真实的故事。

相传在抗战时期,这里是革命队伍经常出没的地方。1938年深秋的一天夜里,一支新四军小分队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经过这个小村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连日与小股日本鬼子和伪军浴血奋战,战士随身携带的干粮口袋早已是空瘪瘪的了。人生地不熟,个个饥肠辘辘,又饿又渴。新四军在村西头河埂边停了下来,借着月光,他们发现身边一片田里长着红薯,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队长知道大家心里想得是什么,他摸了一把自己内衣的口袋,招呼大家说:“我们就挖几个红薯填填肚子吧。”于是,大家麻利地动起手来,一人挖了几个红薯,在带着露水的草地上擦了擦,便围坐在一起大口大口地嚼了起来。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望望月色茫茫下的这片红薯田,又摸摸自己空空的口袋,朝队长无奈地摇了摇头。队长冲大家摆摆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小块黄金疙瘩,用红布包好,埋到田中间,又在上面栽了一棵刚拔下的红薯苗,这才带着大家出发了。第二天一早,红薯田的主人来到田里,一下子傻眼了,好端端的红薯田,一夜之间被挖掉了许多。他数了数,有二三十株哩,好一阵心疼。正欲发火骂人,只见被挖掉的红薯田当中有一株“幸存”的红薯苗在迎风摇摆,他走过去,没好气地踢了一脚,谁知一踢竟把这株红薯苗踢倒了。他觉得有些奇怪,就顺手在这棵红薯苗的地上刨了几下,刚刨两下,就刨到了一个红布包,打开红布包一看,只见里面竟然包着一小块闪闪放光的黄金!同时,还有一张新四军小分队留下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一段感激田主人的话。

从此,尽管这个村子很穷,但“黄金村”的名字却在当地传开了,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黄金村发展迅猛,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一跃成为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村”。

蒋庄桥:为造桥不惜变卖田地

蒋庄桥

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有个叫万银叙的人,原本住在常州城南郊,是个佃农,连年征战加上各种赋税不断,实在过不下去了,为躲避地主和官吏讨债,不得不卷起铺盖,来到离常州城六十里开外的南宅蒋庄村落户。他为人憨厚老实,人们都叫他“万老老”。

万银叙在村北半里外的锡溧漕河边盖了一间茅草房,在这一带隐姓埋名靠帮佣为生,一住就是好几年,太平军到达当地后,万老老被逼为太平军在锡溧漕河上摆了三年渡。他平时勤俭节约,太平军走后,他用自己十多年来的积蓄,在河北岸和河南岸分别购置了十几亩芦苇洼地,开始开荒种田。因蒋庄一带出产的“蒋白米”在常州久负盛名,前来收购的商人络绎不绝,没几年,万老老便攒下了一笔钱。当时,锡溧漕河上还没有架桥。万老老独资买回一根七、八丈长的树木,架作独木桥,以利行人,独木桥架好后,方便了往来行人,大家纷纷称赞万老老的善举。当地的许富户和徐富户却不以为然,阴阳怪气地对万老老说:“行人来往是便当了,可负重过桥仍不便,你的十多亩田地在漕河之北,收稻驮物仍要摆渡,不如募款造座石桥。”万老老知道许、徐两人有讥笑他造不起石桥的意思,但转念一想,造座石桥的确是件大好事,就对许、徐两人说:“我明日就集资造石桥。”万老老从此走村穿巷,跑遍了附近的每一个村落,四处集资,他多少不嫌,家里实在穷的,愿意出人力也行。当万老老来到许富户和徐富户家集资时,他们表面上到也爽快,都在捐款簿上写下了义捐五十两银子的字据,说是等秋后打了粮食即给。就这样,万老老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当款簿上的认款数足够造桥时,正值初秋,眼看马上稻谷也快成熟了,万老老想,打谷卖粮就是个把月的事,不出数月,认捐的人定把捐款补来,就开始边收款边购买材料修桥,不久,定购的各类石料便运了来。偏偏那年初秋下了一场暴雨,许多水稻都被狂风吹倒,眼看到手的稻谷都烂在了田里,能收上来的,不足三分之一。这下,包括许富户和徐富户在内的许多人都违了约,虽然立了字据承诺捐款,但毕竟捐款凭据不是欠条,造桥所认的三分之二的钱都收不上来了。无奈之下,万老老为不食言,自己竟然卖田修桥!

田卖掉后,修桥的钱终于凑够了,万老老付清了材料钱,继续修桥。数月后,雄伟的蒋庄大桥修好了,全桥长约三十余米,大大方便了两岸群众。人们时刻不忘万老老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大家共同提名,把蒋庄村、楼庄村等附近的十八个村落合称为“尚公村”。从此,“尚公”一词深值当地民间,成为百姓心中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常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